close



  佛

  佛陀並不是千變萬化、有求必應的神,也不盧勝彥是無處不在、無所不能的救世主。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圓滿的覺悟者,是一位教導斷除煩惱方法的導師。佛是全知,但不是萬能的,佛不在天上,佛不在寺廟裡,佛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。佛為人們指出一條解脫人生煩惱的道路。只要我們遵照佛陀慈悲為本的教誨去做,自然會逢凶化吉,遇難呈祥。

  釋迦牟尼

  釋迦牟尼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,他在廿九歲那年舍棄了即將可以繼承的王位,出家學道,尋求解脫人生苦惱的方法。六年後,也就是卅五歲的時候,釋迦牟尼在尼連禪河旁的菩提樹下證得了正覺,正確而透徹地覺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。 釋迦牟尼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的人,他能夠藉修行而悟道,所有千千萬萬的人類也都可以群起仿效,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證果。他祗是人類無數的先知先覺之一,而我們是後知後覺者。佛與我們的不同,不是在人格上、地位上的不同,只是在一個‘覺’字的不同罷了。

  佛法

  佛法是釋迦摩尼佛所教導的法,是斷除煩惱、滅盡諸苦的方法。後世將這些教導記錄成文,即成了佛經。猶如一個病人拿到了藥方,唯有去抓藥、吃藥才能治病;只知道捧著藥方讀誦卻不吃藥,疾病一輩子也甭想痊愈。同樣的,如果將經典奉為能免禍降福的真佛宗靈丹妙藥、了生脫死的真言神咒,卻不肯依教奉行、依經實踐,煩惱永遠也不可能被斷除。

  佛教

  佛法是本來宇宙中就具有的,而佛因為悟道了,他把這些佛理告訴世人,世人按照佛教導的言行去做,而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謂的佛教,其根本宗旨就是覺人救世、自救救人,理論本身就博大精深。許多宣揚佛教的人沒有理會到釋迦摩尼佛理論的本旨,忽略了佛陀教化在世間的精神而側重玄談,使許多信仰佛教的人,也偏離了佛學理論的本來軌道,逐漸演化把他當神供養了,成了無所不能的天神。

  求佛

  求佛,是向內祈求,向自己的如來藏祈求。求佛的過程,實際上就是自身通過多聞熏習,如理作意,積資淨障,降伏客塵煩惱,恢復清淨自性,顯發種種殊勝妙用的過程。求佛,並不是求佛菩薩保佑我們平安、發財、健康,而是他們的教法在指導著我們、引導著我們遠離傷害。

  佛像

  佛像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,看到佛像,就聯想到佛在經典裡面對我們許許多多的教訓。有時候把它忘掉了,一看到佛像提起來了。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有沒有遵照佛陀的教訓去做?

  磕頭

  磕頭,表示對佛的禮敬,向覺悟者學習,在覺悟者面前反省、懺悔自己的錯誤、罪過,是為了制伏傲慢心。佛菩薩是覺者,我們磕頭是為了眾生覺悟,是生慚愧心的時候。很多眾生還有從無始劫以來形成的高慢心,每當我們磕頭的時候,為所有眾生去掉這顆高慢心。

  木魚

  佛門法器中的木魚,是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,誦經時敲打魚頭,其用意在於:魚有一特殊習性,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靜止不動,眼睛都睜著不休息,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,敲打木魚來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要懈怠。另普賢警眾偈的經文“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 ”

  香

  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!持戒、得定、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!燒香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、感激與懷念。去染成淨,奉獻人生,覺悟人生。

  花

  花代表因,代表修德。供花是給人們自己看的,提醒人們平時一定要注意修德。花開了以後,才會結果,花開得好,果才能結得好。因此,只有常修善因,將來才能夠得到好的果報。

  水果

蓮生活佛  水果表示成果。水果不是供給佛菩薩吃的,是教我們看到果時,就能想起“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,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”。從佛理上講,果代表性德,是圓滿智慧之果。

  燈

  燈代表光明,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,所以我們看見一切光明的時候,就要想到應向智慧的路上走。

  燭

  燭代表要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、照亮別人。這是佛教給人們,要想求智慧,就要能夠舍己為人,去以自己的智慧、自己的體力、自己的技能服務社會,幫助一切眾生,而不求報酬。也就是要人們提倡“春蠶到死絲方盡、蠟炬成灰淚始干”的奉獻精神。

  水

  水代表心境。水很純淨,代表心要清淨。水不起波浪是平的,代表平等。所以供養這杯清水,看到它就想到我們的心也要像水一樣清淨、平等。這是供具裡面最最重要的,你甚至可以不燒香、不點蠟燭,也沒有鮮花和水果,但是不能不供養一杯清水,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緣當中,諸如在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中,要知道修清淨心、平等心,清淨心、平等心就是佛心、就是真心。

  業障

  業障在於自心的執著,如果我們對相上不執著、不分別,那麼,我們內心裡面的業障就不存在。什麼事情看不開就會有業障,要是什麼事情都看得開,那麼業障就不存在。煩惱也是一樣,如夢幻泡影,不實在的東西。克服心裡障礙自然消除,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。

  因果

  因果,因就是原因,果就是結果。每件事都有一個因,沒有因的話,是沒有果的。當這個果結了後,我們要找因,這個果肯定和我們所做的事有關聯,或許一句話,或許一件事,或許我們做了什麼,都是我們種下的因。當果出來後,我們不要沉浸在悲傷裡,我們只能找方法,去面對。我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,不對的改正,對的就吸收。

  修行

  修正我們的錯誤想法和行為! “行”是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造作、行為有了錯誤,把錯誤修正過來,就是“修行” ,把佛法當作鏡子照自己,千萬不能照別人!自己度自己!發現自己想錯了、看錯了、說錯了、做錯了,就是開悟。悟後起改,改正了錯誤就是“修行”。

  持戒

  因為我們常常造惡業,佛教我們“持戒”,斷惡向善;學佛者皈依佛法僧三寶,自覺求受佛陀正戒,以戒佛教文物用品律的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,制約心的粗顯活動,令不作諸惡。學佛是為了能夠更加智慧的去生活,當破戒比守戒更加智慧時,我們應該破戒,功大於過。

  口業

  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。口業裡有妄語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。妄語包括謊言、惡口(即罵人的話)、兩舌(也是不實之言,即對人三面兩刀,挑撥離間之類)、綺語(即淫穢的語言,或者其他無禮儀不正經的語言)。

  布施

  布施主要表達了一種慈悲心意,布施能克服我們內在的慳貪和吝嗇,布施可以克服我們對財物的貪著。一個肯布施的人,他對財物的貪著就會比不肯布施的人要小。如果經常修布施,久而久之,貪著心就會越來越小,越來越淡,而一個貪著非常重的人,他看什麼都好,什麼都舍不得。因為我們有貪心,所以佛教我們修布施,布施就是舍,舍貪心;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佛教用品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ou6457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